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紙質合同、電子合同、口頭合同等等,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受法律保護的。電子合同相比于紙質合同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很多人雖然使用了電子合同,但對電子合同還比較陌生,缺少深入了解。如果雙方簽訂電子合同,其中一方違約,那么電子合同違約要如何處理呢?跟紙質合同處理是一樣的方式嗎?
關于這個問題,想必大家伙都想知道,畢竟電子合同簽約后如果真的出現了合同糾紛,解決不好損害的可是自己切身的利益。接下來就跟大家講講。
電子合同違約,處理方式與紙質合同是差不多的。
如果是違約方,建議積極與非違約方溝通協商,妥善處理違約事宜,降低甚至避免對方追究違約責任。如果是非違約方,可以先通知違約方按照合同及時整改并履約,同時要保存好違約方的違約證據材料,以免證據滅失,給自己主張違約賠償帶來不便。如果雙方無法協商,非違約方可以依法或依合同約定解除合同。
電子合同違約需要搜集哪些證據材料呢?
1、電子合同真偽校驗。電子合同在簽署時,已經通過數字簽名、時間戳、信息加密等技術,實現簽署身份可識別、不可抵賴,簽署內容不可篡改。合同當事人可以通過在線驗簽功能鑒定企業用戶或者個人用戶的有效身份,由于數字證書具有唯一性,因此可根據數字簽名快速校驗出電子合同真偽。
2、補充證據報告。一般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都具有數據存證服務,可對電子合同生成、簽署、傳輸全過程存證,可以在合同產生糾紛時,為當事人出具權威公證書。
3、司法鑒定證據。根據當事人需求,一般可以提供權威司法鑒定報告證明電子合同有效性。
以簽盾電子合同平臺為例,電子合同違約處理需要進行的步驟及準備的材料:
①用戶將簽盾平臺上的電子合同下載到一個清空的U盤或者光盤內,密封后交給相關部門。
②需要補充證據時,由簽盾提供證據報告,證據報告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電子簽名合法性的相關法律規定,第二部分簽盾的資質,第三部分合同簽署的相關各方的信息及合同流轉等。
③如果還需要補充證據,可以由公證處出具公證書或者由司法鑒定中心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平臺方需要單獨向公證處或者司法鑒定中心出具費用,公證書或者司法鑒定意見書,僅僅對電子簽署的這個行為負責,不對合同內容負責。
企業和個人在使用電子合同簽約時,除了注意合同內容本身是否有問題之外,還要注意這樣幾條簽約事項:
①對合同簽約方的主體資格進行嚴格全面審查;
②使用有資質的數字證書認證進行電子簽名;
③對簽約主體對電子身份的控制能力進行確認;
④對于格式條款進行特別明釋;
⑤簽約前對合同主要內容進行二次確認;
⑥增加輔助認證,如二維碼、短信、水印等等。
目前,電子合同簽約方式的需求激增,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均在推出足不出戶的線上功能及服務,不斷在更多業務、更多場景下探索對電子合同的最大化利用。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合同簽約的實現方式也會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企業在運用電子合同等方式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應提高運用、管理電子合同的能力,使先進的技術更好地助力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