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業的當下,電子合同憑借其高效便捷的特性,成為企業商務往來中的 “新寵”。無論是跨地區合作,還是遠程辦公場景,電子合同都極大地提升了簽約效率。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判斷一份電子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電子合同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兩大關鍵要素。其一,合同簽署各方必須經過嚴格的實名認證,以確保身份的真實性;其二,合同需采用符合《電子簽名法》規定的可靠電子簽名。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電子合同才能與傳統紙質合同手寫簽章具備同等的法律效力。
根據《電子簽名法》第五條至第八條的相關規定,只有能夠鎖定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止文件被篡改、精準記錄簽約時間的電子合同,才會得到法律認可。因此,通過正規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使用可靠電子簽名簽署的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
一份可靠的電子簽名,需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專有性: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在使用時,必須專屬于電子簽名人。這些數據是電子簽名與簽名人建立可靠聯系的關鍵,一旦被他人獲取,所生成的電子簽名可能無法真實反映簽名人的意愿,也就不能認定為可靠電子簽名。
2、可控性:在簽署過程中,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必須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這里的控制強調的是基于簽名人自由意志的實質控制,無論是自行簽署還是委托他人代簽,只要簽名人擁有實際控制權,就符合要求。
3、防篡改性(簽名):簽名完成后,任何對電子簽名的改動都應能夠被及時發現。借助數字簽名技術,接收方可以驗證數據電文是否由發件人發出,以及發件人的數字簽名是否被篡改。若簽名被改動且無法察覺,該簽名就不符合可靠電子簽名的標準。
4、防篡改性(內容):電子簽名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表明簽名人對數據電文內容的認可,這就要求電子簽名技術能夠確保簽署后的數據電文不被他人篡改。若數據電文被篡改卻無法發現,一旦產生法律糾紛,簽名人的合法權益將難以得到保障。所以,可靠的電子簽名必須保證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都能被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