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合同、電子印章概念的不斷普及與推廣,電子印章不斷地深入到企業內部印章使用與管理過程中。目前,電子合同/電子印章幾乎已經覆蓋了各行各業,除少數特定場景由于法律法規的限制無法使用之外,絕大多數的簽約場景,如今都可以進行電子合同簽約,這也幫助一部分企業率先實現了數字化辦公。
在電子合同簽約中,電子印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那么,電子印章怎么使用?使用場景有哪些?與傳統印章相比有哪些優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電子印章怎么使用?
電子印章使用起來非常簡單,相比傳統印章的“用章申請——打印合同——手動蓋章——歸還印章”的繁瑣流程,以及其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和影響蓋章效率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電子印章使用過程不僅便捷還很安全。
簡而言之:
首先,我們需登錄第三方電子印章平臺(如簽盾),并進行實名認證獲取唯一身份標識的數字證書;
其次,上傳需要簽署的合同文件,或使用合同模板生成專屬合同,填寫文件相關信息并添加簽署方;
再次,在簽署頁面添加簽章和簽署日期,完成手機驗證碼簽署/刷臉簽署/指紋簽署過程;
最后,等待對方簽署,該份電子合同便簽署完成了。期間,你也可以在個人中心查看合同簽署狀態,并對合同進行查看、分類等管理。
電子印章使用的整個過程中,第三方電子印章平臺將會采用嚴格的加密技術,確保數據和文件在傳輸的過程中不被篡改和丟失。
電子印章使用場景有哪些?
電子印章使用場景最常見的無外乎于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旅游、教育、人力資源、物流等領域,除此之外,房地產、汽車、保險、第三方支付、醫療、供應鏈等行業以及政府機構也開始采用電子印章,并產生了豐富的行業案例。
實際上,除了法律規定必須使用傳統合同的情況,其他情況都可以使用電子印章,這也是互聯網時代的大勢所趨。對于企業來說,電子印章的作用不僅僅是確保電子文書具有法律效力,還應該助力企業由傳統辦公模式向信息化辦公模式轉型。因此,大到企業對外簽訂的各種商業合同,如采購合同、購銷合同、供應商合同、運輸合同等,小到企業對內的各種合同及證明文件,如勞動合同、保密協議、離職證明、員工入職表等,均可以采用電子印章在線進行簽約。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電子簽名法》修正案草案,修改內容就包含了“允許在辦理土地、房屋等轉移登記時使用電子文書”。這對于電子簽名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早在《電子簽名法》頒布之時,就規定了少部分領域不適用于該法律,其中就包含了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轉讓。而新修正的《電子簽名法》將會給房地產和電子簽名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電子印章在各行業的高速滲透,政策利好頻出,相信電子印章在未來將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