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同簽約,到如今的2025年,已經不再那么陌生,相當大的一批人正在使用電子合同簽約,并從中獲得了各項便利。
電子合同簽約雖然具備與紙質合同簽約等同的法律效力,但是它的簽約流程、形式等還是有所不同,所以關于電子合同簽約的一些問題,需要了解清楚。以下關于電子合同簽約的常見問題,就跟大家簡單講講。
1、簽署電子合同,CA證書是必須環節嗎?
答:是必須環節。在電子簽名法中所提到的電子認證服務,一般是指CA機構,目前國內有40多家。簽盾作為電子合同服務商,和CA機構是有合作的。也就是說,簽盾在整個電子合同的簽約過程中,都會找CA機構提供個人用戶或者企業用戶的認證信息,CA機構會頒發對應的數字證書。此過程中所有提交的資料、證據以及頒發的證書的結果,都會去做存證,保護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2、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需要取得哪些資質才是合格的第三方平臺?
答:按照硬性規定,合格的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至少要拿到一家CA機構的授權,才可以。這樣的才可以保證電子合同合規的四個要素:可靠的電子簽名、身份真實、意愿真實、內容不被篡改。像其他的一些資質比如公安部的三級等保認證、IOS認證、SSL認證等等。這樣的安全方面的證書越多,越安全可靠一些。
3、目前國內的電子簽名企業和DocuSign相比有哪些區別呢?
答:整個電子簽約的過程,與法律是息息相關的。DocuSign的起源地是美國,美國的法律是海洋法系,我們是大陸法系。所以,法系的不同,導致DocuSign無法在我國使用,這也是DocuSign沒有進入我國的原因。
4、電子印章打印出來,是不是就分辨不出真假了呢?
答:是的。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一樣,它們與傳統簽字蓋章是不同的。傳統的簽字,可以去做司法鑒定,鑒定筆跡是否是他本人。傳統的印章蓋完后,可以去工商局或者公安部去看他的印章圖片,是否是備案的圖片。
但是,只要滿足三個條件,電子簽約就是有效的。第一主體可信,第二簽約意愿真實有效,第三合同內容不可篡改。只要滿足這三點,不管簽字或者蓋章是什么樣子的,合同都是有效的。電子合同服務平臺通過做實名認證、CA證書、時間戳等技術保證這三點真實有效。如果發生合同糾紛,服務平臺也可以提供全套的證據鏈。
打印的電子印章,很難通過技術手段去判斷是否滿足上述三點要求,所以,電子印章打印出來之后,法律效力就消失了。
5、合同產生糾紛需要進行訴訟或者仲裁,這時進行電子合同的CA認證可以嗎?
答:是不可以的。電子合同簽署的時候采用了時間戳技術。電子合同是什么時候簽署的,時間戳會如實記錄。比如,一份合同簽署于2019年,發生爭議了再去認證,時間就對不上了。所以,電子合同簽署時先拿到CA證書,然后再去簽合同。認證是第一步。
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簽盾致力于為企業、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覆蓋30多個行業、超過100個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