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當下,電子合同簽約憑借其獨特優勢,正逐漸成為商業活動中的主流簽約方式。相較于傳統紙質合同,電子合同不僅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幅提升簽約效率,還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為企業和個人帶來了極大便利。不過,許多尚未體驗過電子合同的朋友,心中難免會有疑慮:電子合同真的靠譜嗎?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答這些疑問,并揭示使用過程中需要避開的常見誤區。
依據《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當電子簽名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即可被認定為可靠的電子簽名:其一,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在使用時歸電子簽名人專屬;其二,簽署過程中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掌控;其三,簽署后若電子簽名遭到改動能夠被及時察覺;其四,簽署后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變動都可被發現。而《電子簽名法》第十六條明確指出,若電子簽名需第三方認證,應由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提供認證服務。
那么,網上簽訂的合同都具備法律效力嗎?答案是,只要滿足相關條件,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就是合法有效的。但在簽署前,務必確認所選用的電子合同平臺正規且擁有資質認證,這是保障合同有效性的關鍵前提。
在電子合同的認知方面,存在諸多誤區。有人認為電子合同必須打印出來才具有法律效力,實則不然。只要妥善保存電子版合同,在司法訴訟中同樣可作為有效證據。還有人覺得通過自摳圖粘貼、PS 技術或電子掃描制作的電子印章也能使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此類電子印章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此外,雖然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在法律層面具有同等效力,但混合簽署方式可能會增加糾紛風險,因此建議保持簽署方式的一致性。
另外,合同中往往包含私密信息,個人信息保護不容忽視。在挑選電子合同平臺時,一定要確保其具備完善的數據保護機制,能夠有效防止信息泄露或濫用,像簽盾等專業電子合同簽約平臺就是不錯的選擇。
電子合同簽約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還未嘗試的朋友不妨緊跟潮流,讓電子合同成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