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難免遭遇資金困境,無論是應對生活突發狀況,還是為生意周轉,向他人或銀行借款成了不少人的選擇。但銀行額度有限,轉向其他渠道時,一定要警惕!并非所有借貸都受法律保護,以下這些 “雷區” 一旦踏入,可能讓你血本無歸。
1、為非法行為 “買單” 的借貸
明知對方借錢用于賭博、走私等違法活動還出借?法律不會為這種行為 “撐腰”。當借款人拒絕還錢,你起訴到法院也無濟于事,因為這筆借貸從根源上就違背了法律原則。
2、觸碰紅線的高利貸
面對 “翻倍獲利” 的誘惑,務必保持清醒!根據法律規定,借貸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比如借款 5 萬,約定年化利率超 12.4%(假設 LPR 為 3.1%),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3、被迫簽下的 “冤枉債”
被威脅、欺騙下簽訂的借條,從誕生起就不具備法律效力。真正合法的借貸,必須建立在雙方完全自愿、意思表示真實的基礎上,任何違背真實意愿的借貸,法律都不予認可。
4、暗藏陷阱的非法金融活動
承諾高回報的 “理財項目”,可能是非法集資的幌子。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變相集資等行為,不僅不受法律保護,參與其中還可能面臨財產損失,甚至承擔法律責任。
5、觸碰法律底線的違規轉貸
套取銀行貸款再轉貸牟利,或是無資質的出借人向不特定對象放貸,這些行為都被法律明令禁止。一旦發生糾紛,法院會直接判定借貸關系無效,出借人的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借貸有風險,出手需謹慎!避開這些法律不保護的借貸 “雷區”,才能守住自己的血汗錢,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