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同簽約的出現,讓大家逐步關注這種新的簽約方式,并開始使用起來。電子合同簽約,它涉及到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實現,而這些技術手段的幫助下,讓整個電子合同簽約,具備與紙質合同簽約等同的法律效力,這樣大家使用起來才能更加安全可靠。
很多人都會把電子合同與電子協議文檔搞混,認為電子合同就是電子協議文檔,但實際上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電子協議文檔一般是指紙質合同未打印之前的電子文檔,或者合同完成簽署后的掃描版,電子協議文檔的作用更多是作為原件副本,用來存檔、查閱。在法律上雖然也認可電子協議的法律效力,但是一旦產生糾紛,都會要求出具原件舉證。
電子合同在法律上的定義是以電子形式訂立的合同,根據《合同法》規定,電子合同也是書面形式的一種,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具備同等手寫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與電子協議文檔相比,電子合同有更安全的實名認證,更便捷的簽署流程,更智能化的合同管理、以及更容易進行司法舉證。
電子合同的簽署也需要通過電子合同簽署系統,即電子合同簽署平臺,一般企業或者個人都會選擇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商進行合同簽署,就簽署過程來說,電子合同與電子協議有以下幾個區別:
1、簽約主體身份認證
電子協議本身就是紙質合同的電子版,所以也沒有嚴格的進行簽約主體身份認證,而且簽訂電子協議一般會同時簽署紙質合同,或者先簽訂紙質合同再掃描成電子版。因此,電子協議被普遍認為不夠嚴謹,法律效力不足,需要紙質合同保障。
電子合同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簽署,系統平臺需要滿足《合同法》、《電子簽名法》等法律的規定,所以,為了滿足法律要求,電子合同簽署平臺通過權威CA認證機構頒發的數字證書,來確保簽約主體的身份真實有效。
2、時間戳技術
電子協議用作存檔、查閱,是沒有安全保障的,容易被人偽造、篡改,存儲在本地電腦端也不安全,丟失、被盜的可能性都會存在。電子協議的紙質合同原件,安全性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電子合同在第三方平臺簽署,平臺采用區塊鏈存證與時間戳固化技術,對整個簽署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上鏈存證,并利用哈希值對數據進行固化,同時,時間戳技術可以對合同簽署的時間、地點、簽署人等信息都做精確記錄,確保合同數據不被篡改,保證合同的原始性、完整性。
3、第三方存證與司法服務
電子協議沒有第三方平臺存證,只能保存在本地,存在較大的風險,一旦涉及到法律糾紛,提交的證據可能存在大量的取證程序不當,證據不完整,對案件事實指向性差等問題,直接影響到電子證據在訴訟中的采信比例。
電子合同簽署完成后會由第三方平臺聯合公證處等權威機構進行存證,進行證據鏈保全,一旦發生糾紛,數據信息可以在區塊鏈取證、平臺提供司法認可的電子證據、公證書、司法鑒定報告等,提高電子數據采信度及取證效率,降低訴訟成本。
以上就是電子合同與電子協議之間的區別。